《坠楼死亡的剖析》:生活是微妙的
今夜胡闹厨房通关了!新的游戏暂时还没下好,于是心血来潮决定和友友一起线上看个电影,把今年下半年上线的电影扫了一遍名字,最终选择了《坠楼死亡的剖析》。
生活是微妙的
看的过程中很需要聚精会神,虽然场景不多就两个地方,但给人传递的信息和感受却很丰富;我很喜欢剧中人物的台词,看到一半时和友友提到,这剧让我有种读陀翁的书的感觉——可以把人心中的不可名状的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下面这篇影评也和我的观感相符,我表达功夫不行,要借用一下。以下摘录于豆瓣影评当我们谈论坠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 没有证人,也没有人认罪,人们又认为必须进行解读。
- 同样一个行为,可以得出相反的解读,而它们可以同时合理。
- 在绝大部分时刻,我们的行为和心理之间没有一个等号,我们甚至都无法解释自己的所有行为。
- 没有对信息的透视,所有自我或他人构建的叙事,都并不代表真相,它只代表有一种解读战胜了另一种解读。
- 当我们查遍所有的地方仍然不理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应该要问问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导演将剖析延展到了命案外的其他地方。观众透过镜头知道了比命案更多的故事,于是更想进行一切猜测。当妻子捧起律师的脸时,我们不禁思考,他们会接吻吗?但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为了造成观众的又一次失算。
让大家在所有的地方都失算,让大家都无法得到结论,是导演善意的陷阱。
在生活中,我们都想通过只言片语来判断一切,信息越少,判断越快,越显得我们思维敏捷。但是,如果此类剖析是对准我们的,我们能接受它的所有结论吗?我们甚至都无法解释自己的所有行为,却被放大到世界里被审判,我们有多少次口是心非,多少次后悔,多少次在争吵后马上又和好,在绝大部分时刻,我们的行为和心理之间没有一个等号。
当一个人被质疑的时候,除非是一个完美受害人,否则几乎无法脱身,因为人总是复杂,人总是矛盾。互联网会陈列所有细节,言论会放大所有疑点。没有人可以在这种断案中为自己成功辩解。
影片中审判用了一年,而我们看到 140 个字和一个短视频的时候,就敢下一个十拿九稳的判断。
像影片中的妻子,双性恋、出轨、撒谎、语言不通、有动机、剽窃,如果她出现在真实世界里,她被世人判定有罪的几率有多高?
或许有人说:信息这么少,判断错误是很正常的。
但答案是:信息这么少,我们就不下判断。
导演的态度是中立的,她作为上帝视角,知道一切,没有对事实和角色下判断,她只是单纯地描述了生活的微妙和不可知。
解读是有界的
- 没有对信息的透视,所有自我或他人构建的叙事,都并不代表真相,它只代表有一种解读战胜了另一种解读。
在复杂立体的现实面前,每个人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对现实的解读与信任也各有理解,那么时间告诉我们什么?
各类事件刚出时我们可以心安理得、斩钉截铁地赞美或谴责;但随着信息的慢慢发掘,激烈冲突中开始很难有「正确的选择」、「真实的判断」,但有从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时可能已经没有争论空间了——因为争论太大了,争论不再是寻求理解、共识和行动,而更在乎表达,在乎争论本身,和一时风向。
时间过去,人们的努力或许更重要。感觉各种社会议题、个人讨论里的很多人,包括你我,都只能从心,回头再看是否真有坚持。
(2023-12-09@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