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妇人》:人生多困顿,故我书写欢悦

我很久以前就想看《小妇人》这部电影,但一直缺少那么一股「今晚就看!」的冲动,于是这个念头便渐渐被搁置了。

上周末,在家里实在是待闷了,就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电影票,也就是《芭比》,打算换换场景沾沾人透透气。看完之后,觉得片子拍得还是蛮巧妙的,虽然它只是把女性意识觉醒、父权制、男女对立以及自我探索这些话题串起来不痛不痒地过了一番,但在当前的大众语境下,也算是恰到好处地平衡了严肃现实与商业流量的关系。回来刷豆瓣时,发现导演格蕾塔·葛韦格还执导了《小妇人》,顿时脑中一闪 —— 时候到了!

看完之后心情十分激荡,喜爱得不得了!本来是想自己动手写一篇影评的,但最终没能下笔,因为我看到了这篇豆瓣影评 —— 为什么我们需要新版《小妇人》,我实在太过认同她写的了,基本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只能按照我看完后脑子里的想法把这篇的结构重新梳理了一下,算是借用他人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所以下面的文字 90% 都来自这篇豆瓣影评,感恩 🙏。

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Jo:情感、自由与成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重的东西是会变的。就连成为独立女性形象代表的 Jo 本身,在这部影片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乔从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身主义者,在那个阶段,追求写作理想才是她人生的终极目标,她认为谈情说爱和结婚成家都是她自由路上的阻碍,甚至因为姐姐结婚而讨厌姐夫布鲁克。而贝思死后,乔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写作的理想相比,当前的她更渴望被爱。《小妇人》没有把 Jo 局限在一个定好型的模子里,规定她作为独立女性就必须坚定选择自由而放弃爱情,Jo 可以向往浪漫,也可以在某个时刻感到孤独显露脆弱,在向往自由的同时也渴望陪伴。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1694709901904.png
I miss everything.
我想念所有一切。

I’ve always been quiet content with my family. Don’t understand it. Perhaps I… was too quick in turning him down. - Laurie. Do you love him?
If he asked me again, I think I would say yes. Do you think he’ll ask me again? - But do you love him?
I care more to be loved. I want to be loved. - That is not the same as loving.
I know. You know, I just… I just feel… But I’m… I’m so lonely.

我一直很满足于家庭生活。我无法理解,也许…也许我…太快拒绝他了。 - 罗礼。你爱他吗?
他再向我求婚,我可能会答应。他会再向我求婚吗? - 但你爱他吗?
我现在更渴望被爱,我好想被爱。 - 那不同于去爱人。
我懂。我只是…但我好寂寞。

想想自己好像也是这样,对幸福和爱情都有过憧憬、困顿与反复。小的时候认为孑然一身、自由自在不羁的生活才算得上幸福,随着经历的丰富,现在反倒觉得能平安健康地活着,有个充满情感与爱意的环境,过好简单普通的每一天,那可真是一种美好与幸福。

而我几乎从知道爱情这个概念开始,就是心灵相通、精神联结之爱的狂热信徒,向往一种独一无二的浪漫之爱。昨天看完电影之后,百感交集许久,我想,也许这么多年来,关于爱,我的理解过于偏颇。真正的爱,是致力于自身和他人边界的扩展和心智成长。「与之相反,追求浪漫之爱的人渴望的是静态的完整,是‘眼前的一切永远不变’。因为此刻的你,恰好是此刻的我所缺失的那块拼图。所以相信浪漫之爱的人,更喜欢用的表达是‘你使我完整’,或‘你是我一直寻找的另一半’。这句话听起来充满命中注定的意味,但同时也暗含着一个这样的自我认知:如果没有你,我就是残缺的。」

总是在思索,总是在尝试,大家都在变化,我这株在人生河岸偶然扎根的小小树苗,时常飘飘摇摇不很坚韧,但也希望在历经风雨,享受阳光之后,可以能够稳稳当当立在这片土地之上。

Amy:经济、传统与抱负

新版《小妇人》电影,相较之前的版本,进一步强调了 March 一家生活中的经济要素,在家中父权形象长期缺位的时候,March 家这群独立而坚强的小妇人们不得不承担起经济责任,几乎每位女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为钱苦恼着,Jo 拼命写作养家,Meg 精打细算持家,而 Amy 为了家庭未来的经济状况(也一定程度为了自己)一心想嫁入豪门。

所以,《小妇人》中的女人们才毫不避讳地谈论金钱,谈论贫穷,和与之相关的野心。女性去「赤裸裸」地谈论金钱渴望财富,似乎总被人贴上现实的标签,而当她们有所野心有所抱负,又经常会受到打压。但在《小妇人》里,葛韦格却似乎是在笑着赞美这种外放张扬的野心,这种有明确目标的「现实」。

这版《小妇人》重新塑造了 Amy。Amy 长期以来一直是《小妇人》中最不受人喜欢的角色。在 Jo 追求艺术理想时,一心想嫁给有钱人的 Amy 显得如此势利,如此不单纯。然而,新版《小妇人》却给了 Amy 自我申辩的机会。Amy 冷静而客观的发言中有两层意思:这个社会让女性除了嫁给有钱人外别无选择,而我不为我选择了这条路羞耻。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1694711660034.png
I want to be great or nothing.
我要成名,不甘平凡。

I’m a failure. Roma took all the wanity out of me, and Paris made me realize I’d never be a genius, so I’m giving up all my foolish artistic hopes. - Why give up? You have so much talent and energy.
Talent isn’t genius. And no amount of energy can make it so. I want to be great or nothing. And I will not be some commonplace dauber.

我是个失败者。罗马让我尽显渺小卑微,巴黎让我痛悟我决不是天才画家,所以我要放弃愚蠢艺术美梦。- 何必放弃?你才华洋溢、活力四射。
才华不是天赋,活力再多也没用。我要成名,不甘平凡。我不当普通画匠。

Amy 生活的时代,女性除了成为艺术家,似乎就只能通过婚姻来获取经济上的有限自由。Amy 不是没有艺术抱负的,但她并不是 Jo 那样的天才,在意识到自己成为不了最好之后,就只剩嫁人才能给自己家人更好的生活。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Amy 面临的困境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女性在男权社会的金钱游戏里面临着系统性的不公平,而社会却仍在嘲笑一些有野心有抱负,目标明确为自己努力争取的女性太现实太强势,不知道收敛。

《小妇人》通过为 Amy 正名,来告诉那些不喜欢 Amy 的观众们:当规则出问题的时候,应当去怪罪游戏,而不是怪罪玩家。更别说这个玩家,在这个烂透了的游戏里,没有更好的选择。

Meg:爱情、激情与生活

虽然 Jo 的自立自强狠狠驳斥了「女性就该结婚/女性就在乎爱情」这种偏见,但新版《小妇人》在赞许 Jo 的自由灵魂的同时,也用同样的温柔描绘了女性力量的其他形式。在 Meg 嫁给她深爱的 John 之前,她认真而坚定地对 Jo 说:虽然我的梦想和你的不一样,但不代表我的梦想不重要。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1694713082154.png
I Want to do it with John.
我想跟约翰一起奋斗。

Just becasue my dreams are different than yours doesn’t mean they’re unimportant. I want a home. And a family. And I’m willing to work and struggle. But I Want to do it with John.

我的梦想不同于你不代表它们就不重要。我想要有个家。我愿意工作,辛苦持家。并且我愿意跟约翰一起奋斗。

古往今来,有许多女孩读《小妇人》时都能在其中一个 March 家姐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当 Jo 作为先锋女性和绝对主角时,似乎做投身爱情的 Meg 或者心系家庭的 Beth 都显得不够正确,不够独立不够酷。但新版《小妇人》做到了给 Meg 和 Beth 更为鲜明的刻画的同时,更是像赞颂 Jo 的艺术理想一样去赞颂 Meg 和 Beth 对爱和亲情的追求。

Beth:少女、家庭与亲情

真正有力量的女性形象,绝不是一块一维、单面的人形立牌,不是一种有固定条框的刻板印象,而值得女孩们学习和向往的生活方式,也不是只有醉心事业追求独立这么一种。Jo 这样的女性固然好,但真正的女性自由,不是所有女孩都活成一种面貌,而是所有女孩都有选择,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p2572928083.webp
Do it for someone else.
为某人而活。

Meg 遇到珍贵爱人,那心甘情愿和他一起受苦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幸福;而 Beth 珍视家庭生活,那和父母一起生活也很好。追求陪伴和追求自由之间不再有孰高孰低的对立关系,新版《小妇人》做到的,是告诉那些在 Meg 和 Beth 身上找到认同的女孩们,她们的选择值得同等的鼓励和尊重。


多彩本真的人生轨迹

共同缔造美好的回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无忧无虑的童年过去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有的人会死亡,有的人会离开,即便每个人相亲相爱的心不变,那个时刻也不能再找回,那刻的时光已经过去了。

影片中我们所观看的美好都在慢慢逝去。七年前的 Laurie 像是 March 家第五个姐妹,大家一起在阁楼亲热地演着闹剧,但随着剧情发展 Laurie 早已变成一个颓废疏离的背影。七年前满载欢乐回忆的海滩,一转眼变得冷寂萧瑟,只剩 Jo 和病重的 Beth 倚靠着等待命运降临。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1694712788723.png
It's all about us. - It is.
那是我们的故事 - 对啊

We could never have loved the earth so well if we had had no childhood in it, if it were not the earth where the same flowers come up again every spring that we used to gather with our tiny fingers. What novelty is worth that sweet monotony where everything is known and loved because it is known?

我们如此珍爱大地是因为在此度过童年时光,如果每年春天再度盛开的百花不是我们的小手曾经采集的,那千篇一律的甜美有何新意,已知的世间万物获得珍爱是因为了解。

这种双线回顾的视角是相当无情的。当七年前的女孩们梦想着宏大的未来,以为她们能做成任何事成为任何人,以为家人将在一起永远不会散,而七年后的她们和观众都知道那些绮梦早已成为不可能。事实上,在七年后这条时间线上,March 家四姐妹再也没有聚齐过。在观看遵循主角们成长路径的其他改编版本时,观众们体验到的是属于当下最纯粹的情感,而新版《小妇人》带来的却是一种双重时空下,更为复杂甚至更矛盾的情绪体验。

各自追寻现世的幸福

《小妇人》没有刻意诋毁任何一种幸福,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都应该得到尊重;它让我久违地感觉到女性角色们被真正当做了人,而不只是宣扬价值观的空洞符号;它没有去鼓吹什么 women can do anything,没有去夸大女性的能力和力量,这些小妇人们比起无所不能的女英雄们,是真正的「小」妇人。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F2Bz5fGaMAEb3pL.jpg
The Little Women.

Well, who will be interested in a story of domestic struggles and joys? It doesn’t have any real importance. - Because people don’t write about them.
No, writing doesn’t confer importance. It reflects it. - I don’t think so. Writing them will make them more important.
When did you become so wise? - Hm-mm. I always have been. You were just too busy noticing my faults.
Which were never there, of course.

谁想看一家人奋斗与喜悦的故事?看起来没什么重要性吧。- 也许是因为没人写过。
写出来不会提升重要性,只是反映现实。- 我不认同。写出来就会让它更有意义。
你何时变得如此睿智?- 我一直是。可惜你只注意到我的缺点。
你是很完美啊。

但这些女孩们,她们之间不同的心思都被尊重,而她们每个人,都被允许去自由地成长和变化,去用自己的选择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在这个影视作品中女权泛滥却大多言之无物的时代,这种表达有一种回归本真但鼓舞人心的力量。

(2023-08-05@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