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 悸动的心,孤独的灵魂
生活
徒步牛木线
新的一个月,新的开始,当然要趁着好天气去徒步啦 🤗!有鉴于之前龙渔线渴得要死,夜爬梧桐山用没有背负系统的书包背着 N 瓶水和一套衣服又重的要死。这个月我好好升级了装备,买了 Deuter 的徒步登山包和 AONIJIE 的运动水袋包。所以这次徒步第一次没有背平常的书包,考虑到是短途就背了个运动水袋包足矣。切身感受到了装备的重要性 —— 真的比之前走龙渔线轻松多了,完全不费力好耶!等攒钱小目标达到了,一定奖励自己买个好的徒步鞋,嘿嘿!
- 这条算是广州经典徒步线路了,树叶很茂密,不用担心被晒,甚至中途下了场小雨在树荫下都完全滴不到的吔
- 久违的看到 🐍 了,小小一只,食指长短比小指还要细,颜色搭配挺好看的也不知有没有毒,可惜没有拍下来!
- P6 那棵树好像《怦然心动》里小男孩和小女孩并肩坐着的那棵,长在边边前面是山谷,坐上面肯定很有氛围~
微信读书小队
发现自己上个月竟然没有看书,日子就明显无聊了一些。幸好这个月友人组了个微信读书小队,我的阅读量因此大幅增加!起初只是为了凑个热闹,但没想到在把几本书加入书架后,一下子书瘾犯了,这个月通勤时间几乎都用来看书啦!这月看的东西挺丰富的,看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作品,而且看完一本就直接在软件里写书评的流程,大大解放了我月底统一在月报里写评论的压力 🥹,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挺适合现在越来越犯懒的我…
相较于之前使用静读天下,微信读书对于我的吸引点主要还在于:
- 导入书籍全平台云端自动同步,虽然静读天下也可以做到云备份但体验明显不顺畅,使用微信读书同步 PDF 杂志,在平板上阅读明显省了不少心力;
- 有赖于平台丰富的标签数据,阅读统计维度比较全面,图表可视化一目了然。
孤独感与社交困境
现在的孤独感就是在上网刷社交媒体时找不到任何乐趣,然而无论是即时通讯软件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没有任何人可以进行聊天,现实中看书、刷剧、学习、运动总是一个人进行就有种百无聊赖的感觉。与此同时自己又很矛盾,我一方面渴望发展出一段可以互相倾诉内心、带有情感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我又以谨慎的态度将各种人际联系限制在与朋友之间各自该有的程度,绝不深入。我整个人表面上追求豁达洒脱,但精神上却过于焦虑拧巴。
阅览
书刊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笔下的主人公,往往被一种激情驱使,不单是急待发泄的情欲,几乎囊括了人类情感中全部暴烈的情绪:嫉妒、虚荣、爱慕、憎恶、仇恨,而他总能通过绝不乏味的大段心理描写将这些生活中不易外显的癫狂与病态深化,带领读者跟随主角走过复杂跌岩的心路历程,让人真切感受到那种令人血脉喷张的激情的冲击。
-
◆ 象棋的故事
两个偏执狂的对弈 —— 岑托维奇是一个可以自由思想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选择将自己的思想全然锁死在棋盘上,人生中的其他一切生活与意义都被他渐渐屏蔽隔绝,最终只剩下棋局上他给自己造就的至高无上地位的幻境;B 博士曾经在物理层面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精神也受到严重限制,他为在无尽的虚空中挣扎求生,不得不专注于脑中构建的格子方块,这种沉溺像毒瘾一样逐渐撕裂他的身心。对弈结束,最终 B 博士给自己的棋局生涯画上了句号,战胜了自我的执念,鞠躬离去;岑托维奇在语言上得意,但实际上越陷越深于棋局的泥沼中,他整个人生还是被框在了赖以为生的几十个格子组成的小小世界中,丝毫不敢出来喘口气。 -
◆ 看不见的收藏
有人收藏了真正的作品,但却丝毫不懂;有人藏品只剩一张白纸,却了然于心。这些藏品,是茨威格心中高贵优雅的欧洲,虽然被纳粹贱踏,但曾经的美好永远留在心中。 -
◆ 森林上空的那颗星
茨威格着迷于捕捉人内心最敏感的情感,虽然这些情感根本不被外人所知,这些个体也于这个世界等若于无,它们没什么意义,却是一个个体的全部。每一个不动声色的人,谁知道他内心的喧嚣沸腾呢?你以为的毫无意义,谁知道对当事人而言也许值得托付生死。「人,确实本质是孤独的。」 -
◆ 朦胧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纯真年代的错付,穷尽了所有的力气,耗尽了一生的热情,爱就像是一颗特定条件下才会生成的种子,爱与被爱有时候就是这么交错而过,人与人的缘分就是这么阴差阳错。 -
◆ 家庭女教师
成人世界的谎言和欺骗,才是破灭了孩子对于真善美的遐想,切断了孩子对于人和世界的联结的罪魁祸首。孩子的长大,从把真实的内心封闭和对世界产生敌意开始,讽刺啊。 -
◆ 夏天的故事
老人曾经的一场自以为是的游戏兴起又湮灭了三个人的爱情:少女细腻敏感的初恋,意大利青年的一见钟情,还有老人自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爱恋。如果这只是一场游戏,如老人自己所言,那他就不会记到现在了,也不会为作者揭穿了真相而失态。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发出光亮,后面便再也寻不回那样的眼神了。 -
◆ 月光巷
这个故事整体看下来让人瘆得慌,但是这种畸形的病态的爱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见。男人根本不爱女人,他爱的是掌控羞辱别人的感觉,无论是用钱还是用爱,一旦别人不受他的掌控,他就要毁了别人!这种自私的偏执狂,还要给自己披上“情圣”的外衣,真是可怕可恶至极!女人离开男人是对的,却不幸坠入和男人一样偏执的深渊,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生尽毁。她最缺的是钱的时候,你用钱羞辱她;当他最缺的是爱的时候,她也以此羞辱他。尖刻的女人 、虚伪的男人,为爱烧得痴狂,最终丧失理智,作出一些无可挽回的疯狂之举,是爱情让人生让人死还是本来就是心智不健全的人格在爱情里被放大了? -
◆ 里昂的婚礼
你我又何尝不是在现实的大牢房里抢占生存空间,试图用短暂的小小欢乐与奉献摆脱对压抑与死亡的恐惧呢。血泊中的这圈花环就是人类至上情感的象征,在起伏不定的历史波浪中飘流,永恒不变的自是无情的动荡,却也愈发彰显出它的短暂却耀眼。
-
-
《形影不离》:「无论希尔维还是安德蕾,始终处于矛盾力量的撕扯当中。安德蕾深爱着母亲,而母亲偏偏是自由道路上的阻碍;她渴望与心爱之人肌肤相亲,又担心自己是撒旦的帮凶,会摧毁对方的纯洁。希尔维看似已经抛弃信仰,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在言行举止方面,时常以教徒的标准要求自己,看不惯身边大学生的放浪形骸。小说自始至终维持着这种叙事的张力。若屈服,是在抗争中屈服;若反抗,是在犹豫中反抗。没有谁真正乖顺,也没有谁彻底叛逆。希尔维和安德蕾的青春,正如很多人的青春那样,不是大江大河向着大海一往无前,而是滚滚岩浆在地下奔袭寻找出口。」被围捕的生活、戴上枷锁的人生,无时无刻不在侵蚀这每一个有良知、善良且纯粹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活成一个没有思想的随波逐流者反而更轻松;然而,当你最终开始发现真正的自我时,也请不要怀疑或贬低自己。与世俗观念的不一致、传统规训眼中的特立独行都意味着更大的艰难必然会层层叠叠紧随而至,但我们当然不会因此便止步不前 —— 致这世间星星点点的你和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无尽勇气与力量。
-
《小镇喧嚣 : 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我觉得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接下来这句话可以概括:言之有物,不空洞;不带有特定立场,却充满关怀。书里面详尽地叙述了乡村日常生活中政治、人事和结构的错综交织与碰撞的声音。具体来说:
- 首先,它言之有物,所以我想象如果我在学生时代读到这本书,尽管我的认识和解读角度与现在肯定不同,但我肯定也会深刻记忆并从中获得收获,因为它是一部承载着"事件"和"真实"的作品;
- 同时,由于作者选择了一个中立的叙述者身份,不同的读者,甚至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下,读起来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待书中人物和事件的关注点、看法和态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引发各种奇评怪论、奇思妙想。实际上,读者就像参与了一场场社会事件,而每位读者现实中都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事物的思维方式,用各自的思维方式来审视书中所记叙的已经发生的事实,内心对某些事情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何尝不反映着我们这些读者所处的时代、地域和人生经历呢。对我来说,这正是这种叙述方式的魅力所在;
- 在作者冷静的笔锋之下,又对于各种大小人物和事件都表现出真正的关切,因此书中的内容才显得详实动人。真正下功夫经历了解之后,写出来的话才能给人感觉像是一下子说到心坎儿里去了,既有理又通情。
-
《人类灭绝》:这部作品的立意和切入的点以及行文方式的选取我都觉得很不错,但还是看的时候几次想放弃 🥲,主要是人物事件描写以及情绪传递太拉了,也就是骨架搭的不错,但是血肉填充的太次了。
- 作为事件主体的双线角色几乎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危险和人性挣扎。先不论内涵,单从故事性来讲其实就是不自量力的人类要杀掉“上帝”,然后几个使徒拼死保护,但其实一切尽在“上帝”掌握的故事。一切匪夷所思的桥段都可以用超人类超能力解释,有种看网络小说的感觉,但其实很多网络小说开的脑洞比这本书还要大得多、有意思的多,也很会附上很多各个学科的解释撩人眼球。
- 风格很像低配版伊坂幸太郎。和伊坂相比,叙事节奏明显弱了一截。第一部分作为铺垫节奏好慢,仿佛小学生讲故事一般事事肤浅交代,真不如好好留白。而第一部分结束之后悬疑的节奏已经崩了,后面完全是爽文。而且传递价值观的手段生硬,像是中学生急于为自己的知识溢出和世界观宣誓找的容器。有点稚气,各个方面的。
- 夹带私货没问题,但是把读者都当小学生就没意思了。 可以有观点但别总是悬空说教啊 😯,把思想融到事件和故事里,故事展开以后让大家自己感受不好吗,生怕大家没那个悟性啊?
-
《城墙之上》:很典型的主流写法的一本书,和最近层出不穷的犯罪与刑侦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大同小异,没有很突出的点,但读起来还算顺畅,适合消磨时间。
- 在人物刻画方面,虽然有提及主要人物的性格多面性,但文笔方面表现不佳,人物形象着墨缺乏厚度和丰满感,形象立起来靠的是读者根据简单文字进行的脑补,因此经常感觉是看到其他作品人物的影子,形象显得有脸谱化、简单化倾向。
- 在叙事节奏方面,悬疑情节早已揭示,读者就一直等待书里的人什么何时怎样来揭示真相,所以情节上吸引人的点变成了猜到了剧情走向,想要继续看下去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以及作者如何处理冲突。这样子的观看视角就更暴露了这本书刻画深度上的弱点,让巧妙构思和人物行为逻辑变得为情节服务了,给人一种生硬和过于安排的感觉,读起来就不像是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那样自然。
- 不过这样的安排也有好处,就是人物和情节描写都很场景化、戏剧化,很适合影视化。不过近几年这类套路的影视剧已经很多了,本书情节上想脱颖而出还是相对困难,搭着国企改革这段故事背景一起兜售倒是能唤起几分情怀。
- 实际上,这本书本身讲的故事还是蛮让人有感触的。读到最后,最大的感叹:不能给伪善的欲望开口子,要守住做人的底线。口子一开,就由不得人步步陷入万丈深渊,极少有人能够找到回头的路,最后可能就会像肖更时一样,落得个凄惨人生、一无所得。
影剧
杂章
公益 | 人生 | 恋爱
- 《聊聊公益和助学》:To love, to lose, to give without expectation
- 《也值一个屁》:很多父母看不见人生的多样性,只看得见人生的唯一性
- 《周报 #43 - In the Mood for Love》:看别人的恋爱经历,一边看一边姨母笑 😋,真好哇真好哇 🤤🤤🤤
户外 | 爵士 | 歌集
- 《户外装备首先要认识的三个标志》:很明显,山还没爬几座,就又想升级消费了 🫠
- 《古典音乐爱好者的爵士入门》:热忱真切地捕捉到音乐的情绪流动,看完迫不及待把《科隆音乐会》听了一遍
- 《手嶌葵 - テルーの唄(歌集バージョン)》:心思烦乱时听的一首歌,有点儿像云上的声音萦绕耳边,但清澈而有力,总让我想起走在江边微风吹过的那种感觉,不知不觉间放下了许多执念
- 《Hako Yamasaki - Tsunawatari/山崎ハコ - 「綱渡り」 (1976)》:人的内心不仅有积极的情感,还有无助感、忧郁感、孤独感,有时还会产生嫉妒心,这些情绪在山崎ハコ的歌声中娓娓道来,展现出真实、真诚而细腻的内心。
如何?
- 《如何在地狱难度下找工作》:用统计与概率的角度去看待与应对找工作这件事,这样量化后从理性上剖析问题能很好的避免自我怀疑与苛责嘿,现实生活中没有玄学和魔法,只有数学和概率。当然还是要玄学一把 —— 好运,各位新鲜出炉的毕业生们!
- 《如何把艺术品卖到一个亿》:有点艺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