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3-05 接待朋友,坚持与迷茫



生活

Huiki 来广州啦!

最近几个月,应该是同届的那些考研党同学们开始陆续毕业走出校园的缘故,明显感觉自己与之前的同学联系越来越多了。五月份我的小窝迎来了一位新室友(来广州这边找工暂住),我的高中同学兼好友 —— Huiki!他就是三月份一起吃饭的那群人中的一员,这家伙还是跟以前一样帅呀!

  • 终于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去探店吃吃吃了 QAQ,一个人的话好多饭店根本没法点菜好嘛!!!
  • 他之前做过发型博主 👍,这次拿直板夹帮我做了头发,确实有层次感了立体好多吔!
  • 这小子,是第一个尝到郝氏私房菜的外人,便宜他了 hhh(测试完毕,没毒死 😏
  • 还见到了霍家雷,他回国啦,不过目前不在广州,暂时在佛山工作

还是要感叹一下,对我来讲,这两个月重新产生联系的老朋友是真得多。这既让我有一种回到学生时代,周围一直熙熙攘攘有人互相交流的感觉,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下过去这两年一个人独处的时光。确实,人需要独处,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虽然有些孤僻,但基本上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自制力和学习动力反而提高了;但也偶尔需要热闹,重新回到人群中所带来的那种温暖感是一个人时绝感受不到的,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乐的宝贵时光反而会成为独处时最宝贵的精神支持呢。

证件办下来啦!

拖了很久啦,这次为了办理港澳通行证,在小程序上申领了实体居住证,办理速度超快!仅三四天就邮寄到手了!然后我预约了一天中午去出入境大厅办理通行证,大厅内有免费照相并领取回执的地方,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我本以为需要请下午的假,但事实上,中午吃完饭后去办证,顺利完成后正好回到公司开始下午的工作,一点儿都没耽误 😂。

囧,一直以为通行证那个「一年两次」是一年之内只能去两次的意思,这次实际去办才发现「签注」其实相当于买游乐场门票,你可以无限次去游乐场,但每次都要买门票才给进。一年两次就相当于是买多次套票,这个一年是买的这个票的使用有效期!

这次万事俱备了,其实也没什么特殊的目的,就是想找个机会去香港、澳门溜达一圈,看看这花花世界~

画心小能手

又是一年 520,两年前的这个日子里,其实是因为和她聊天然后头脑发热去跑了这个心,当时还假模假式不愿承认是特意为她跑的 🤫。后来莫名其妙地就坚持跑了两年了,回头看也挺感慨的。今年虽然不好意思再私聊发给她了,但还是有股使命感催促着我去跑了这个 5.21km,这既是一种莫名的坚持,也是一种纪念吧,说起来,可真怀念那个时候啊。

https://image.philohao.com/images/20230520_runheart.jpg
跑步画心❤️


见闻

这个月主要和 Huiki 吃吃喝喝,然后就是晚上看看电影、玩玩游戏,上网冲浪少了很多。

故,本月无见闻,或者我忘了。


捕获

书影札记

  • 《目击者之追凶》2017-03-31(中国台湾)
    属于典型的以一件看似意外之事牵扯出的无形之网。看得出来,剧本经过精心编写,将几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进行了精心设计 —— 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反转会越来越多,使得观众在回忆剧情细节时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有其用意;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最后,这些零散的细节将拼凑出完整的事件全景图。不过,多次反转是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但总体上感觉有点强行凑巧,导演似乎喜欢三步一坑、五步一解套的风格,这就像观看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一点点翻过身来。而且故事深层讨论点到为止,只停留在「在一个没有好人的世界里,只剩恶的方式不同罢了」这种浅层勾人多巴胺的调调上,明显感受的出来这种类型的片子可以承载较为深重的话题,但用这套故事内核去俘获观众确实也是它的选择吧。
  • 《沉默的羔羊》1991-02-14(美国)
    说实话,故事情节看懂了,但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我并不清楚。不过,又确实能感知到导演想要向观众传达一些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我就去翻了影评,这篇影评的角度是我没有想到的,但看了又觉得十分合理。还有,安东尼·霍普金斯演的那种微表情确实好有魅力与魔力,看得人有不自觉舔嘴唇的冲动(怪欸
  • 《小岛惊魂 The Others》2001-08-10(美国)
    光线如水一般涌入,这间房子就像一艘沉船。影片情节不算可怕,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惊悚恐怖片,甚至有些反类型片的意味。然而,和《珀尔》一样,与直给的恐怖相比,它仍然令人震撼,其中对生的眷恋、悔过以及对死亡和孤独的恐惧的刻画真得很妙 —— 也许我们害怕的是自己,我们逃避的也许是真相,“This house is ours”。影片整体节奏偏慢,靠最后一下子顶了上去,属于是结尾致胜。不过前面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揪着心,到最后却感到一种解脱,甚至有些温暖的感觉。中文片名有点不知所谓,将英文片名《The Others》翻译为「不速之客」感觉更贴切。
  • 《憨豆先生系列》&《梅格雷侦探系列》
    之所以放在一起说是因为主演都是罗温·艾金森,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憨豆(Mr. Bean)。艾金森在两个不同的剧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物风格,憨豆先生系列中搞怪滑稽的是他,探长系列中深情悯人的也是他。不得不说,这个探长的角色刻画得非常出色,一方面使我忘记了他在喜剧中的形象,做到了表演不串味儿,另一方面他在侦探剧里那种对人对事的态度也很符合我的口味。这些影片都不算复杂,有英剧特有的那种缓慢和平淡,对喜欢刺激的人来说可能显得沉闷乏味了些,但我是感觉它们的氛围和节奏都还挺符合片子整体气质的,很浑然一体,就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