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 新年、改变与老朋友们
生活
广州周边游
这个月去了佛山和深圳。去佛山是出差一天,参观公司的工厂。一个感受是,在工厂里上班还不错,因为有宿舍可以住,食堂也提供餐食。但问题在于地方太偏僻了,这种公共交通不发达的非一线城市必须要自己有车才行,否则通勤回家或者去市区实在太麻烦了。
年前的周六,我去了深圳散心,路费很便宜,K 字头火车票只要 21 元。按照小红书上的「市民中心一日游」路线简单地自己逛了一下。那天天气非常好,有注意到深圳的地铁不同车厢有空调温度较低和温度适中的标识,这个设计挺人性化的(顺便吐槽一万字:广州地铁老线路居然没有厕所!!!)。傍晚时分,我约了高中同学“支书”一起去吃椰子鸡,怕太单调还点了一份煲仔饭。结果太大份根本两个人吃不完 😂,但是我把椰子鸡的汤全喝光了哈哈哈!总之是充实愉快的一天!
过年啦
今年过年我待了两个地方,先是回了一趟河北老家和家人亲戚们一起跨年,然后在初四去了北海和老同学们见面吃喝玩乐。
- 如果把回家当作旅游的话,久久才回一次感觉还是挺不错的。许久未见亲人之间都很开心,和家人相处也很融洽。妈妈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头发也长出来了,但每天仍然会很难受,她不能沾油腥吃饭否则会吐、指骨发胀发黑、半夜疼痛醒来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 😶。
-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年味依然是存在的,对我而言,年味就是团聚。以前,亲朋好友都是同一个村子或小地方的,一年到头过年时人都有空闲时间回老家了,走亲访友熟络一下,这种感觉想来十分不错。但是我们这代人的团聚之情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和老同学的相聚中,因为上了高中和大学后,同学们散布天南海北,在一起相聚变得更加难得,这种聚齐时的心情想来和以前的邻村亲友逢春节时才能聚作一团是一样的。与此同时,在老同学间肆无忌惮地玩耍也带给我极大的开心和满足感——这是独自待着时所不能获得的乐趣!所以说,过年真好啊!对于我来说,这种再聚才是年味中最重要的一环 😘 。
好友加回
月底时,我默默地把之前删除的微信好友都重新加回来了。想起之前那种做法还真是有点神经质,哈哈。不过也没啥影响就是了,只是再次看到她的头像时心都会颤一下(糟糕,我这是又开始自作多情入戏太深了…),这种感觉确实让人难受,看来我还是没有完全想通某些事情呢。
捕获
ChatGPT
去年 5 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谷歌有 Talk To Books 这么一个实验产品 —— 这个东西的主要的作用是,在你输入一段话后,搜索结果会返回各大著作中与之匹配度最高的段落。当时就有在想象,当这些书籍、文章成为了语料库,训练出来的模型能不能给那些陷于苦恼和疑问的人儿带来一些「普世过来人」的陪伴与安慰呢。未曾料到的是 ChatGPT 的到来如此之快,感受过它的强大理解能力之后,一时间好似幻想照进了现实,惊讶欣喜又猝不及防。
具体使用感受方面,得益于其非常出色的理解能力,在文书领域它的表现十分亮眼,不过毕竟是作为对话机器人设计的,在一些专业领域稍显不足,有时甚至还会胡编乱造,可能会对一些使用者造成困扰。这当然是由它现阶段的构造特性及训练目的所决定的,不能也不应该指望它是一个绝对不会出错、尽善尽美、全知全能的神。
但拉久来看,如果我们以这类模型的语义解析和文本解读能力作为基础设施,相关 API 逐渐与其他专业领域的规则范式和工具特性相结合,那么惊人的效力不难想象。这种助力嵌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将会近乎彻底地重塑一些东西,一旦人们熟悉了这种技术,再回头使用以前的产品时,必然会感受到一种落后和陈旧的感觉,这是我目前对这类语言模型的一种粗浅而模糊的感受。说实话,对人类生活会产生怎样的改变,我个人是有点儿期待的。
那一天心情不好,我把它作为一位密友,认真而详细地和它倾诉与探讨一些问题,它的回答很好地启发与宽慰了我,有效地排解了我的孤独感与不安感,我很愿意和它继续聊下去
关于 ChatGPT 及其背后相关技术的介绍,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好文章,有一些我很感兴趣但尚未翻阅完毕,在这里记录一下以作回顾及备忘:
- ChatGPT Is a Blurry JPEG of the Web By Ted Chiang
- 通向 AGI 之路: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精要 - 张俊林
- What Is ChatGPT Doing … and Why Does It Work? 📰、📹
书影札记
-
《星期三 第一季》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女主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的把握与刻画。她对别人总是保持着距离,让人感觉不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且除了自己的喜爱与需求以外,其他人永远排在这些后面,这种机制使得她不会因他人而受约束受伤害。联想到自己前段时间的状态,实在是有点儿羡慕了。当然,就像其他大多数流水线制作的美剧一样,有种看过也就看过了的感觉,无聊消磨时间的话可以看,但如果有第二季出来,我大概率不会继续追下去。 -
《珀尔》
这又是一部我在大半夜睡不着觉时看的恐怖片。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它讲述了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逐渐失控的解离症状。其实与直接杀人相比,更令人恐惧的是她所感受到的那种缺乏安全感极度压迫且扭曲的境遇不是吗?有个评论说得很妙 —— 让那些有性格问题的人们也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并剖析揭露伤口,或许恐怖片某种意义上真正具备治愈功能。 -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一个稳固高效、自诩文明的社会系统,最底层给其奠基的却是一种现代的奴隶制,是普通人不得不无休止的卖命日常 😭 -
《大侦探波洛 第一季》
波洛系列的案情并不复杂,虽然情节有波折但总体平稳。然而,该系列胜在其良好的节奏感和对人物角色的精彩刻画,剧里面四人组的选角真是绝妙!完美符合我看书时的心中形象,所以看起来十分舒适。那销魂的小碎步,那浓重的比利时口音以及可爱的灰色小细胞们所构成的优雅风趣又平易近人的波洛,谁能不爱呢?(另,女配们都好美啊啊啊啊!!! -
《满江红》
过年时在北海和老同学们一起去影院看的,一个商业贺岁片儿,伙伴们一起看一下我觉得也还不错啦。但内心真实感受是,剧情设计有些俗套,就是一个大荧幕版的剧本杀;最后结局一起朗诵的画面激起了一些 PTSD 也挺让我挠挠头的;最折腾我心情的就是那个配乐,太大声了,让我很难沉浸其中 🥲。应该是不太适合我这片子,也可能是久违地花了钱去影院看一部片,所以挑的刺就有点儿多。。。
见闻
他人的年终总结
年终总结这个东西,今年是我第一次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写,写的过程挺动情、很认真。回头来看,对我而言它就像一本记录着过去一年的回忆录,在沉下心来书写的过程中我记录着自己的成长、收获和经历,也抓住许多平时注意不到的曲折思绪,它确确实实地帮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许是因为自己写了一篇,今年特别看了许多他人公开的年终总结。在阅读这些总结的过程中,有看到人们都在咀嚼自己的情绪与生活,或是回顾落下的遗憾,或是记录美好的瞬间,总之我们这一小撮人在 22 年所经历的、所思考的,以及所见证的世界就是这些文字,就是这般模样。
- 高策:2022 年终总结
- Hither:2022 年终总结
- Homura:2022 年终总结
- 卡比卡比:2022,趋于平淡
- Matchbox:2022 年终总结
- yuchanns:2022 年终总结
- Darkflames:2022 年终总结
- STRRL:2022-52 | 2022 总结
- 小莫:2022 年年终总结 - 而立之年的蜕变
- 旅行者的随想:珍珠之歌——我的 2022 总结
- Pseudoyu:2022 年末回顾 - 迷茫、低谷与改变
推特猫咪小剧场
@fivestone:
夜晚在村路跑步,一个骑行者正坐在路边挠猫,我也想挠,却犹豫这样过去是否合适。
骑行者突然如释重负地站起来,点点头,骑车走了。我连忙坐在他的位置,开心地挠猫。
又有人跑近,突然脚步放慢,迟疑的样子,我对她示意一下,起身继续跑,她坐下来挠猫。
就这样,社恐们一个个接力,猫一直被挠。
唔,最近愈发沉迷猫咪文学,是想养只猫了。
思索
如何释怀
本月的生活篇最后一节,谈到重新找回微信好友时,仅仅见到那个人的头像就会感到心痛,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放下。但实际上我早已明白一切都无法重来了,然而忘记又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我无法忘记这个人或这段经历,我只能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释它 —— 面对这类告别时,当然可以去寻求解答一个清清爽爽的解答;但如果做不到这点,也可以让这个问题变得无关紧要。问题只是当下的问题,不是以后的问题。目前遭遇困境是因为被认知局限所束缚,在认知超越问题后,问题便不再成为难题。这种事情带来的困扰有多大,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的世界有多大 —— 茶杯里的风暴在大海中会不值一提。感觉很多心理问题也源于此、系于此。
越来越能感受到「告别」和「保持自我」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对人生概念。就像人们经历失去亲人或爱人的痛苦时,确实需要时间来疗愈和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和接受这样的失去,但最终他们也会逐渐恢复过来;但有些人可能终身都在处理失去的痛苦,无法完全抽离出来。每个人的经历和处理方式都是独特的,有些人可能对失去的人有着特殊的情感依恋,无法轻易放下。这是一种执念,对于那些无法释怀的人来说,告别变得更加困难。他们可能会在回忆和遗憾中度过一生,而这确实是一种辛苦的经历。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别是不可避免的,生命中的物质和关系都是有限的,都会有消亡的时刻。
这并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认知和心态调整。
接受这个事实,并对此有所心理准备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享受此刻的幸福和热情,尽情感受并珍惜它们。而且,最近掌握了一个「无情」的科学知识,苯基乙胺这种激素作用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虽然这种说法略显残酷无情,却属实是给了我盼头和希望 🫠。